松盛优住设计总监顾军,日式家装中国标准

上世纪九十年代,位于上海人民广场西北处的上海大剧院落幕,选用的是已故法国设计师J.M.Charpentier夏邦杰的设计方案。“一个开敞的宫殿,它是风景的延续”,夏邦杰是这样描绘他的作品。这个作品最大的卖点是屋顶的钢材重量跟巴黎铁塔一样重,总之很C’est La vie。

那时候中国对于建筑、空间还处于一种模糊的定义,世界级的建筑大师们纷纷将上海作为职业的热土,投身其中,用自己的创意与观念改变着一个城市的命运与美学,再从上海延展到全国,中国几十年来几乎垄断了世界上最新潮的建筑。

松盛优住设计总监顾军先生就是在那个时候开始了自己的设计玩乐时光。他的人生中其实可以有很多种选择,譬如他曾经以上海“老克拉”的特有腔调“礼帽、大背头、叼个烟斗”参加过斯诺克在上海的赛事并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完全可以职业化参与这项非常绅士且英伦雅痞的运动,但最终他选择了继续设计师的职位,并与松下合作参与完成了松下住建在中国的合资落地项目,让真正的日式家装出现在最新潮的上海,成为构建日式家装中国标准的先行者。

但顾军先生对于“日式家装先行者”的说法有些无奈。“这并不是很好的回忆,当时刚开始我们主要服务的客户是在华日本商人与归国日本留学生华侨等,他们想要将日本的家在中国家中实现,对于客户来说,他们这个要求并不高,但对于当时的中国来说是很难的。日本与中国的建筑结构,建筑材料,水电,空间布局等等,施工工艺都完全不一样。很多材料在当时我们很多设计师、工程师自己都没见过,只能摸着石头过河。哪怕是到了2020年了,日本的整体浴室的工艺在中国也只有我们团队能做到完全符合日本的安装标准,而日本已经普及了将近快60年。”

现如今随着国人开始四处旅游,日本成了热门出行目的地后,日式家装才真正被大众所熟悉,原来居家生活是可以如此的。人们从日本海淘马桶盖开始,逐步体验了日式家装的魅力,甚至会请日本本地的设计师来做设计。很多日本建筑事务所也打算将他们的事业拓展到中国,但很快就发现文化冲突真得很大。日本的设计师也很崩溃,客户更崩溃,最后还是找到松盛优住来解决整体施工设计的难点。

“日本并没有室内设计师这个职位,都叫建筑师。他们主要工作并不是做家装设计,而是盖房子。民众买的房子都是开发商配套的装修,装修是由建筑工程的厂商来负责安装,通俗的说跟我们买一台空调,厂商工人负责安装差不多。日本的室内空间布局有非常完善的标准,中国则不是——都是混凝土浇筑的毛坯房,户型也五花八门。而且日本讲究三分离四分离,中国的洗手间就那么大点,甚至很多老房子,人恨不得站着马桶上洗澡,怎么去改。想拆,承重墙怎么办?很多日本的设计师朋友吐槽说都不敢接中国的订单,不是不想赚这个钱,是做不出来被客户骂跨国诈骗,日本人那么好面子,谁受得了?这其实没有对错问题,毕竟日方也不懂我们的施工。”

“日本的家装标准是建立在1964年东京奥运会,那时候日本本土建筑开始步入标准化的流程,整体浴室也在那时候开始在普及的。我们看到很多日本的建工材料以及家具等都是在这几十年时间去完善,经过了60年达到了成熟。而我们国家正是进入到家装领域是从就是上世纪九十年代末才刚刚开始。日本的标准基本上是以30厘米为一个单位,譬如房门,60厘米刚好过一个人,90厘米就宽敞一些。而我们中国家的门尺寸宽度,开发商自己都不一定知道,还得设计师自己去量。标准化的好处就是直接降低用户的采购成本。我们按照日本标准做出的柜子,可以很方便采购到相同尺寸的规格的配件,但是如果不是按照这个标准来走,就会造成很大的空间上的浪费,特殊尺寸定制成本开销也大。”

“我们用了很多年去建立新的中国标准。这个标准有两方面,一方面是在日本的原有的建筑材料中国本土化施工工艺标准的建立。第二方面是我们作为中国设计方给日本的建工企业提要求,按照我们要求的施工工艺标准进行日本本土产品的改良。目前我们跟panasonic松下,Daiken大建,还有Woodone沃达王都有过产品设计方面的合作,效果还是蛮好的,就是用我们的市场去影响日本,就像全世界所有国家都开始过双11一样。”

在聊到日式家装的风格问题,顾军先生有他自己的看法。他认为所谓的风格并不是成熟的家装设计师最重点关注的地方,而是居住在这个空间里的人需要自己用生活去慢慢打造的。

“有时候我们谈论的日式家装,哪怕是多次去过日本旅行的民众,他们对于日式的理解仅局限在枯山水,浮世绘,榻榻米,鲤鱼旗这种符号化的日式四件套之中。从风格上来说,当代日式其实是简约包豪斯,就像松下的冰箱与西门子外观区别并不大,在当代设计美学中,全球已经达到了普遍的统一,像浮世绘,榻榻米只是作为一种个人的审美上的偏好,没办法完全成为一种风格化的东西。设计师如果将所有心思花费在这个上面,反而是对客户的不尊重,客户自己的品味是需要自己去体现的。设计师的工作是需要设计一个合理的空间,客户放欧式古典的沙发就是欧式风格的,放中式的圈椅就是中式风格的。设计师当然可以帮助客户来选择放什么样的东西,但他的重点不应该放在这个上面。”

抛去日式风格化的元素,那么真正的日式到底是什么呢?

“这个问题我们也是思考了很多年,我们最早在构建日式家装标准中国化的时候跟很多日本建筑师,建工厂商都讨论过这个问题。很多人说收纳是日式,这个观点也对也不对,毕竟所有国家的家居都有收纳。假如我们单纯的去探讨收纳,还可以延伸到日本人早些年的生活习惯。”

“日本延续了唐朝的文明,席地而坐,在地上铺床睡,所以很多东西需要堆在柜子里。所以收纳是他们的一种生活习惯,被迫的。”顾军先生说道。“中国人从宋代开始,有了‘胡床’后就不再跪在地上了,一个坐具直接影响到了几千年的生活习惯。日本传统的老房子一个房间那么大,晚上铺床,白天将被子褥子塞进柜子里当客厅,这就是蜗居嘛。”

“日本现如今也已经改变了一些传统上的生活习惯,日本人家中有‘洋室’来对应‘和室’,跪在地上歪着并不符合人类的本性以及人体工程学。所谓的“洋室”就是有床有正儿八经的桌椅,但“洋室”对于我们来说就是普通的房间,日本人反而正在改变这种习惯的过程中。”

“我们回到收纳上来说,收纳本身依然是需要勤快人去做的,世界上哪里都是有懒人的,日本也不少懒人,所以他们乱起来更可怕,我们经常能看到日本的‘宅男’邋遢的生活,导致‘宅男’在日本并不是一个很好的词汇,几乎跟‘变态’等同。有很多中国男孩去跟日本人说自己是‘宅男’,都会被当成是瘟神。一个整洁的人,哪怕家中没有柜子,将所有东西都摊出来,照样可以整整齐齐一尘不染。当然极端案例我们不能做为人们主要的生活方式去讨论,但是作为设计师而言,我们需要找到一个家居生活解决方案,帮助一些懒人,让他们的生活不用‘收’就可以‘纳’,这才是收纳的最高境界。”

“普通大众眼中,甚至大部分家装设计师眼中居住面积就是实际的套内面积。但对于日式家装设计师来说,更在意的是空间面积。我们需要用大量时间去研究客户生活习惯问题,譬如生活‘动线’,找出家中哪些地方是不需要经常走动的,哪些地方是浪费掉的,将空间面积延展开,实际居住面积会比普通大众眼中要广大的多,一套30平米的开间,可以做出上百平的延展面积并不是天方夜谭,这需要设计师用理科生的思维去计算得出。北方人喜欢蒸馒头,南方人蒸包子,蒸屉都是一层一层的,锅就那么大,蒸屉摞起来蒸才是最高效的。很多东西也不一定就一定是大面积就方便的,譬如橱柜,小的橱柜更容易打理。设计师的作用并不是将你的家做的花里胡哨,而是让你的生活感受不到他的存在,却处处带来非比寻常的关怀,这也是设计师的人文信仰。”

“日本政府一直在推广一个百年住宅的理念,也就是说你的家可以住上百年。你能想象你的家住上百年么?很多家庭甚至不到十年就不得不重新装修一次。我们在设计空间的时候,需要考虑到家庭成员的变化,居室的空间可以随时变动与变化,家庭以后只需要做局部修缮即可,不需要拆掉重来。这也是对于家庭记忆的保护。让中国家庭的居住装修可以长期保持良好状态也是我们一直以来工作的目标。”

日式只是东方人生活习惯的一种体现。归根溯源还是要回到东方文化上看,东方的儒家、佛教、道教对于这个地方的人的影响。中国人之所以能够很快喜欢上日本文化的东西,那是我们从这种文化中看到了我们拥有过的一些东西。

顾军先生总结出了一些日式特点。第一个是日本人的危机意识。日本人由于岛国的原因,普遍没有安全感,所以他们拿到每一件东西都像是抓到了救命稻草,充分的利用与保护。我们能看到日本有很多百年的企业,就是他们这种品格中所带来的结果,做什么事情都能做到“道”的程度。从家装设计领域追溯更早的话,是鲁班的工匠精神在日本得到了延续,他们也很善于保护所学到的文化。然后是敬畏心,日本俗语中“一粒米中都有一个神明”,这是“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的思想很好的展现。对于神明的敬畏直接导致了日本拥有一种非常奇特的建筑,就是“茶室”。用居室空间来体现人性中的谦卑精神。茶室的入口在很多人看起来犹如“狗洞”一般,需要爬进去。这是对于神明的谦卑最好体现。也正是因为这种精神,导致了日本居室空间并不大,所以需要极具巧思才能满足生活中的功能需求。最后是日本以集体为中心,很在意外人的看法,不会活在自己的世界里,所以日本普遍的洁癖也体现在了家庭生活习惯。

但文明交流的过程中也充满了荒唐,至于一个很严肃的问题:“上海的某个建筑屋顶为什么非得要与巴黎铁塔一样重?重一些或者轻一些对于建筑本身来说有差别么?”当时的人们没有考虑过这种噱头本身没有任何价值。那个时代的上海逐渐开始复兴民国时期的海派文化,十里洋场的盛况在中国经济发展最高速的时代重新燃起了光辉,“海纳百川,兼容并蓄”,来自世界各地的潮流在上海发生碰撞。文明之间的交流,让我们的生活习惯都会发生改变。文明在发展中会进行碰撞与融合,但融合的过程中也需要一个理性的认识,这点在顾军先生身上就看得很清楚,这也是为何他能做出新的日式标准出来最重要的原因。

设计师服务热线:400-892-6665

您可能还喜欢...